時代是出題人。今天,擺在百萬石油人面前的這份時代考卷極具挑戰——
如何在大國博弈的競爭中,實現能源科技一馬當先,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石油力量?
如何在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加快綠色發展,如期兌現助力“雙碳”目標的石油承諾?
如何在能源轉型大潮中,完成從油氣公司向能源公司的奮力一躍?如何在數字化洪流中奮楫,率先抵達數字石油的明天?
這份考卷也異?量,破解這些難題的關鍵要看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它要求創新的質量。這是一場向科技和數字化戰略制高點發起的進攻,是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突圍,是在基礎領域的深耕,是在戰略領域的博弈。高峰對決,拼的是科技創新的層次、段位和品質。
它要求創新的力度。推動科技與信息化創新,需要在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創新生態、商務模式等發起全面革命,它牽引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升級,也需要治理能力的升級來支撐。僅僅著眼于技術的微創手術,無法走進科技自立自強的春天。
它要求創新的速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實現“雙碳”目標已進入倒計時,不創新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世界能源公司全面加快創新布局,要勝出就要有加速度。
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石油答卷,這是一次嚴峻的時代考驗,更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抓住了,我們就在世界油企百舸爭流中,獲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自信,擁有奔向世界一流的加速度;抓不住,就會陷入滾石上山的逆境,在新一輪競爭中喪失機遇、受制于人。
這個答卷,我們必須答,也必須要答好。
回答好這份答卷,我們有信心,有力量,有傳統。
力量,源自“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衷。“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一代代石油人把小我融入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忘我奮斗、前仆后繼,才迸發出讓人震驚的力量,推動我國從貧油國大踏步邁向石油大國,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
今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我們更要胸懷祖國,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危機感,奔著能源領域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把科技創新的成果寫在祖國繁榮的進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勇攀科技高峰。
力量,源自堅持自力更生建設我國強大石油工業的決心。
新中國成立后,石油人奮起直追,在一無經驗、二無外援、三臨國際社會技術封鎖的形勢下,獨立自主、艱苦創業、油氣報國,走出了一條具有石油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創立的陸相成油理論徹底擺脫了西方“陸相貧油”理論束縛,“五朵金花”煉油技術攻關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大慶三次采油、陸上物探技術、陸上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等一批尖端科技挺進世界第一方陣、成為國之重器,為石油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事實證明,我們有志氣、也有能力,立足自力更生,屹立于世界石油舞臺中心。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我們要丟掉一切幻想,立足自力更生,發揚創業精神、吃苦精神,加快自主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占領能源科技高峰的制高點。
力量,源自苦干實干、三老四嚴和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今天,我們更需要牢記老一輩石油人的人生哲學,一往無前攀越石油科技高峰。戴金星院士深耕天然氣領域數十載,把天然氣的冷板凳坐熱,為我國天然氣大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李寧院士帶著團隊40年只研究一個課題,把測井這個小專業做成了一個大事業,使得我國測井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今天,我們更需要從榜樣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排除萬難、百折不撓,創造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業績。
答好科技自立自強的石油答卷,注定是一場艱苦的戰役。但是我們堅信,經此一役,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中國石油,定讓國人振奮,讓世界刮目相看。我們相信,這場艱苦卓絕的創新實踐,也必將賦予石油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將中國石油推送到新的歷史高度,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ㄑγ 高屾)
微信公眾號:zgsybwx